南宋名将刘整,为何转投忽必烈并献上灭宋大计?

南宋名将刘整,为何转投忽必烈并献上灭宋大计?

咱今天聊聊一位在南宋历史上,有着复杂经历的人物 —— 刘整。这人啊,原本是南宋一员猛将,可后来却投奔了忽必烈,还献出了夺取襄阳、进而拿下杭州,灭掉南宋的计策。这其中的缘由,实在是曲折又令人感慨。

刘整一开始,那可是在南宋军队里,拼了命地打天下。他本是北方人,在金国出生,后来投身南宋。在南宋抗击蒙古的战场上,那是到处都有他冲锋陷阵的身影。他作战勇猛,智谋也不差,跟着名将孟珙攻打金军的时候,立下了不少战功。孟珙对他也是称赞有加,还给他起了个 “赛存孝” 的名号呢,这足以证明刘整的厉害之处。

可谁能想到,刘整在南宋这边,日子过得并不舒坦。当时南宋朝廷里,那些南方大臣和将领,对刘整这种从北方来的将领,那是充满了歧视。而且刘整太有本事了,老是立功,这就让不少南宋将领心里头嫉妒得很。一逮着机会,就对刘整打压排挤。你瞧,他的老上司赵方,临死前还跟儿子赵葵说,刘整这人才气太大,你们驾驭不了,得杀了他,别留着以后成祸患。还好赵葵没听他爹这话,刘整才保住了性命。

后来啊,刘整因为战功不断升迁,这又引起了南宋大将吕文德、俞兴的猜忌。他们就开始各种针对刘整,甚至还打算诬陷迫害他。倒霉的是,这时候贾似道当了宰相,搞了个 “打算法”。说是要核实军费开销,整顿军队,可实际上呢,就是贾似道想在军中立威,排除异己。这 “打算法” 一执行,好多武将都遭殃了。像向士璧、曹世雄这些大将,就被指控贪污,拘禁起来受尽折磨,最后还丢了性命。

刘整当时是潼川安抚副使,他之前在泸州大败蒙军,结果上司俞兴因为跟他有私怨,把他的战功定为下等,还在 “打算法” 里诬陷他账目不清、贪污军费。刘整求情、上诉,啥办法都用了,根本没用。后来他听说向士璧、曹世雄这些人的遭遇,心里害怕极了,知道自己恐怕也难逃一劫。

在 1261 年,为了保命,刘整一咬牙,带着泸州十五州府的地盘,还有三十万户人口,投降了蒙古。这一投降,可就彻底改变了宋元之间的局势。刘整对南宋和蒙古双方的攻守情况太了解了,他的投降,比明末洪承畴、孙可望降清的影响还要大。

投降蒙古后,刘整给忽必烈献上了灭宋方略,简单来说就是 “欲灭南宋,先取襄阳;欲取襄阳,先占樊城” 。你要知道,在刘整投降之前,蒙古灭宋一直是按照由西向东的战略,蒙哥汗在四川钓鱼城死磕了 39 年,效果却不好,还把自己的命搭进去了。刘整这一计策,直接让元朝的灭宋战略思路从 “由西向东” 转变为 “由北向南”,把进攻重点放到了中部的襄阳。忽必烈听了刘整的建议,下定决心攻打襄阳,这一打就是六年。拿下襄阳后,刘整训练的元朝水军,沿着长江东进吴越、西取西川,南宋的长江防线瞬间崩溃,灭亡也就进入倒计时了。

后来,元朝的军队顺着长江一路打下去,杭州也落入了他们手中,南宋的统治也就此终结。刘整呢,本想着靠着灭掉南宋立大功,可最后功劳却被别人抢走了,自己郁闷得不行,最后竟然气死了,也是挺让人感慨的。

从刘整的经历来看,他投降蒙古,实在是被南宋朝廷内部的腐朽和排挤逼得走投无路。但他这一投降,确实给南宋带来了致命打击。要是南宋朝廷能善待像刘整这样的将领,或许历史就会不一样了。这事儿也让咱们看到,一个朝廷内部要是勾心斗角、腐败不堪,就算有再多厉害的将领,也很难守住江山啊。

好啦,今天关于刘整的故事就讲到这儿啦。各位朋友,要是觉得这故事有点意思,就动动您那发财的小手,点个赞、关注一下呗,保准您往后日子里财运亨通,干啥都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内容

桓南郡被召作太子洗马,船泊荻渚。王大服散后已小醉,往看桓。桓为设酒,不能冷饮,频语左右:“令温酒来。”桓乃流涕呜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掩泪,因谓王曰:“犯我家讳,何预卿事!”王叹曰:“灵宝故自达!”
发邮箱在哪里发:2025年最受欢迎的9个邮箱平台推荐与使用方法
崩坏3的抽卡保底到底是多少?血统影响其实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