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G的时代,在两家运营商的竞争中,移动完胜了联通。除了“全球最好的2G网络”因素外,通过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的品牌和用户细分,很成功的达到了下面一些效果:1. 歧视定价,成功的给“全球通”用户打上了高大上的标签,配合“139,138”号码,以至于到现在还有大把用户有“139,138”网络质量要高于“135,136,137”号段网络质量的错觉,同时,“全球通”的资费也是稍高于另外两个品牌的资费,2. 用户“tag”,在动感地带品牌的塑造上,利用周杰伦代言,之后大把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演唱会,单曲首发等等,加上大的“VPN",短号互拨,虚拟网内一定时长的免费拨打方式,在校园用户市场(主要是高校,延展到高中和大学后),获取了85%以上的市场份额;3. 葛优代言的”神州行”,也就是预付费业务,也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效果,不能不说,在移动的市场和品牌策略上,原来的”全球通“,”动感地带“和”神州行“上,可以算是国企中很成功的经典案例了。甚至在市场和品牌塑造角度,是可以和跨国企业PK的。但是,在3G的时代,或者后3G的时代,在基础网络严重落后其他竞争对手,新的运营商(中国电信)依靠捆绑,政企用户资源和低价,以及联通的”全国统一资费“策略的竞争环境下,仅仅依靠品牌的细分,已经不足以在市场上保持原有的竞争优势,造成了高端用户不断流失的现状(只要看看这两三年有多少换号的短信就可以了)。市场的竞争,三个维度1. Product Leadership2. Customer Intimacy3. Operational Excellence在这三个维度上,如果能在一个维度上超过竞争对手,另外两个维度上不输给竞争对手的条件下,是可以获得优势的,如果能在两个维度上超过竞争对手,另外一个不输给竞争对手的条件下,就可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具体到移动通信市场是来看1. Product Leadership:网络覆盖,网络能力,资费套餐,终端种类2. Customer Intimacy:品牌,服务能力(营业厅-实体和网厅,代理渠道)3. Operational Excellence:建网成本,运维成本,终端采购成本等2G,移动和联通同样是GSM,几乎是同质竞争,移动在各个环节都领先,所以,完胜联通也就可以解释了。而在同质竞争的条件下,品牌的权重就会变得比较重要。提一点,在移动开始做终端+资费套餐时,销量排名前10的终端类型都被移动签了独家了,大的销售渠道也被移动签了独家。在从2G到3G过程中,联通和电信在第2点上,已经逐渐减少了和移动的差距,举几个例子1. 大的分销渠道开始陆续转到联通和电信,打破了了移动独家的渠道2. 联通的电子渠道已经超过了移动3. 随着虚拟运营商合作的开展,更多的会看到虚拟运营商开始转售电信联通的产品,而且,移动在三个运营商中,是最忌惮虚拟运营商或者说最保守的;在第3点上,终端采购成本应该还是联通电信占优吧。网络建设的成本,大家差别不会太大,运营成本见仁见智。3G的竞争不是同质竞争。4G的竞争,也不完全是同质竞争,至少在终端和产业链成熟程度上,在国际漫游能力上,移动还是稍处劣势的,只不过是不像3G差距这么大了。在这样的条件下,品牌的权重就会变得相对小些。另外,在移动用户渗透率达到80%以上的条件下,再加上用户的关系链从以手机号码为唯一中心,逐渐被OTT(比如微信)撕开一个口子,号码的重要性也不如以前重要了。所以,我的看法是品牌区隔的作用,不会像2G下那么明显了。再说,”全球通“4G下也不可能”全球通“,搞不好还被另外两家打。移动现在的广告不是说”全球主流制式“吗?明摆着是忽悠。
//appnews.zol.com.cn/428/4289714.html
appnews.zol.com.cn
true
中关村在线
//appnews.zol.com.cn/428/4289714.html
report
2921
在2G的时代,在两家运营商的竞争中,移动完胜了联通。除了“全球最好的2G网络”因素外,通过全球通,神州行和动感地带的品牌和用户细分,很成功的达到了下面一些效果:1. 歧视定价,成功的给“全球通”用户打上了高大上的标签,配合“139,138”号码,以至于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