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不好理解的是,一个人说别人吓尿或哭晕在厕所的时候,我们的直觉告诉我们这肯定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这个直觉是比较模糊的。当然,这个“不好”在这类文章的作者那里是非常明确的,肯定是他们笔下的那个吓尿或哭晕在厕所的人不好。但要是较起真来,可能要问一句:果真如此吗?比如,我们分析一下“张三说李四吓尿了或哭晕在厕所”这句话。我们能从中想到什么呢?首先,李四吓尿或哭晕在厕所这件事是不是真的?如果是假的,那张三显然已经涉嫌诽谤和损害别人的名誉了,这里的不好肯定是张三不好,与李四没有任何关系。那如果李四吓尿或哭晕在厕所是真的呢?那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李四授权张三把自己这点糗事抖搂出去。这样,那就是张三和李四之间的愿打愿挨,实质上和前面说的自黑一样,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之内。第二种情况,李四确实曾经吓尿或哭晕在厕所,但他并不想让别人知道,也没有授权恰巧看到的张三去跟任何人说,而张三却发帖子说了这事。那么,这件糗事中的“不好”应该是谁的呢?吓尿或哭晕在厕所肯定跟个人隐私有关,但却跟吓尿或哭晕在厕所的那个人的人品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一个人品正常的人,也可能因为某事吓尿或哭晕在厕所,但一个擅自把别人吓尿或哭晕在厕所这点事说出去的人,人品是否正常还真就不好说了。在我看来,回到“张三说李四吓尿或哭晕在厕所”这句话本身,如果张三的这个“说”不是李四的授权或授意,我理解张三的目的是让李四出丑,但在我眼里李四只是个无辜者,真正出丑的是张三。
这还只是个简单的分析判断。如果在这里把张三和李四的性别考虑进来,就有更多的看点和槽点。我们经常在网络微信圈看到某某人吓尿或哭晕在厕所,这里某某人的性别是明确的,但恐怕很少有人想到的一个问题,是这个帖子的作者跟这个某某人是不是一个性别。我们前面的分析实际上暗含着他们是一个性别。但如果不是呢?毕竟从几率上说不是的情况要占一半。吓尿毕竟是一件让人难以启齿的事情,哭晕本身还可以勉强说是中性的,但哭晕在厕所就不一样了,一个人在厕所里做的事情肯定是不足为外人道的。所以不论是吓尿还是哭晕在厕所,就算实际发生了,就算不是造谣诽谤,但被一个异性传播出去,绝对算得上奇耻大辱了。那么,这其中的不好,又该算是谁的不好呢?比如,假定特朗普发个推特,说克林顿因为某事吓尿或哭晕在厕所,我的感觉可能是这事说明特朗普庸俗不堪,人品不怎么样。但要是特朗普发帖子说希拉里吓尿或哭晕在厕所,我的感觉就不是庸俗那么简单了,简直是恶心。你一个大男人,盯着人家希拉里尿裤子这种事,这不是变态吗?再说,你是怎么知道希拉里哭晕在厕所的?希拉里哭晕在厕所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在自己家里的厕所,一是公共空间的女性厕所,但无论那种情况下,都只有你和希拉里同时在场的情况下你才有可能获得第一手信息,而无论是那种情况下特朗普的在场都只能证明他是个……(你随便选个词吧)。
当然,如果是希拉里发个帖子,说特朗普吓尿或哭晕在厕所,以上的分析也同样适用。同样,任何人发帖说特朗普或希拉里吓尿或哭晕在厕所而发帖者与特朗普不是一个性别,以上的分析也应该适用,不论发帖者是美国人、伊朗人、印度人、还是中国人。
再有一个不好理解的是,一个人吓尿或哭晕在厕所的确有可能发生,但常识也告诉我们这种事肯定也不像一日三餐那样稀松平常,可是为什么我们几乎天天都能看到某些人不是吓尿了,就是哭晕在厕所呢?难道这些人都是戏精,要靠本色出演这类有声有色的行为艺术来聚拢人气、增加粉丝吗?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前面我们已经说了,这里只讨论说别人吓尿或哭晕在厕所的文章。我们要是承认这种事不会经常发生,是个小概率事件,那么我们也得承认在即使已经发生的这些小概率事件中,恰好被这些文章的作者看到也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人每天发生吓尿或哭晕在厕所的概率是百分之一,他/她每次吓尿或哭晕在厕所恰好被文章作者看到的概率也是百分之一,那么,某人每天发生吓尿或哭晕在厕所恰好又被第三人看到并且这个第三人又写出文章与我们分享的概率是多少呢?简单的数学计算是万分之一,也就是百分之一乘以百分之一的结果。万分之一是个什么概念呢?就是差不多二十七年我们能看到一次。这显然与我们的感觉有很大的出入。问题处在什么地方?是不是两个百分之一的假设太低了?我觉得按照常识判断,这两个假设其实已经不低了。第一个百分之一,意味着某人每年至少有三回吓尿或哭晕在厕所的经历,大家都是人,想想你自己每年能有几回这样的经历,恐怕就不好意思说这个比例低了吧?第二个百分之一的假定其实也不低了,并且我是给这些文章的作者留足了面子才做的这个假定。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是自己吓尿,对正常来说每个人都会在第一时间就知道了,但别人就不好说了。比如说,你在第一时间看到特朗普吓尿这件事能够发生,或者说你作为原创作者写了一篇特朗普吓尿的文章并且这篇文章还能让我信服的话,那就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特朗普确实尿了,并且是因为被某事吓到而尿的。这件事看似简单明了,但其实很复杂。且不说你看到特朗普尿了的可能性有多大,就算你看到了也不算数的,因为你告诉我们的是特朗普吓尿了,而不是尿了。在这里,吓和尿之间在作者那里建议起一种一对一的因果关系。所以,你说特朗普吓尿的时候,你得有充分的证据向读者证明,导致特朗普尿了这个结果的原因、并且是唯一的原因,是他被某事吓到,而不是这个结果发生之前他喝了太多的水一下子没有控制住、或者是他作为一个老年人排尿控制能力下降等其它原因。同样,你要是说特朗普哭晕在厕所,只是他晕在厕所是远远不够的,他的晕必须是、并且只能是因为哭,不能是因为任何其它的原因,比如说高血压或低血糖。你得在特朗普因为某事哭了、因为哭而晕了、因为晕的时候他恰好在厕所所以结果就是他哭晕在厕所这一系列事件中建立起一个充分的证据链条。别人怎么看我管不着,单就这个标准那些吓尿、哭晕的文章中,能让我信服的不知还能剩下多少?
第二,即使特朗普真的吓尿了或哭晕在厕所,前面的假定说恰好被你看到的概率已经不小的另外一个理由是,你必须确实看到了。这听起来像句废话,但不妨来分析一下。特朗普吓尿或哭晕在厕所这个行为恰好被你看到的条件是什么呢?先说吓尿吧,这事说的俗一点就是吓得尿裤子,拆开就是“吓得+尿裤子”,怎么判断尿裤子是因为吓得前面已经说了,现在只剩下尿裤子了。特朗普尿裤子这事真发生了,被你看到也得有几个条件。首先在特朗普尿裤子的那个瞬间,你得离他足够近,在目测距离之外你说你看到了,这样你写出来是很难让人信服的。当然这个近,最好是物理空间上的近,也就是每次特朗普尿裤子的时候你恰好都在现场。这个条件确实有些苛刻,如果这个近把虚拟空间也算上,比如说你在电视上看到的也算,那就要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了。不要忘了我们讨论的问题是特朗普真尿裤子了,你能看到的概率有多大。特朗普尿裤子的次数可是一天按24小时都算在内的,那么,这个问题首先就变成了你每天花24小时的时间在电视上看特朗普有没有尿裤子的概率有多大。这个问题细分一下就是你每天24小时都能在电视上看到特朗普的可能性有多大以及你每天24小时都可以在电视上盯着看特朗普是不是尿裤子的可能性有多大。其次,就是距离再近也不是特朗普每次尿裤子都能被你看到的。特朗普的尿裤子和被你看到之间,有一些制约因素。比如说这事跟量有关系,尿裤子尿了五百毫升,你可能很容易就看出来了;如果是十毫升,可能就没有那么容易看出来,但你不能说十毫升这次就不算吧。再比如说跟季节也有关系,夏天穿得单薄,容易看出来。冬天穿得厚一些,发现就难。再说特朗普哭晕在厕所这事。前面的分析有很多也适用于这个场景,就不重复了。有一点不同的是,特朗普开会、演讲、出访等,你可能正好在场,也可能正好有电视直播,你都有可能恰好看到特朗普尿裤子了。但哭晕在厕所比较麻烦,发生地点比较特殊。特朗普哭晕在厕所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这事必须发生在厕所,至于是特朗普自己家的厕所、白宫的厕所还是任何一个地方的特朗普上过的厕所,都可以算,但我们如果依据常识来做一个简单的判断,就会发现,特朗普出现在这些地方的时候,你恰好也在场的可能性应该不大,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在从事这些活动时电视直播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以上几点分析综合起来看,我们设定的两个百分之一的几率应该不低了,那么你能实际看到的只有万分之一、甚至更低也是成立的。
可是,为什么这跟我们在网络微信圈每天看到的有如此大的差距呢?
对于一个爱较真的我来说,这么大的事情自己却百思不得其解,发现自己已经哭晕在…………学校的操场。
敬告:
(1) 本号完全个人业余时间打理,小本经营,更新时间没准,你有耐心,我才有信心。
(2) 本号帖子欢迎个人在朋友圈转发。
(3) 其它公号转发,请后台联系开通白名单授权事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